本報記者 田鵬
當前,在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引領下,科技創新正在從點狀突破向系統集成加快推進,技術突破向市場應用加快轉化,諸多領域都迎來激動人心的“DeepSeek時刻”,出現了一批極具“生命力”的科技企業。
這一趨勢在2025年上半年上市公司的業績答卷中得到鮮明印證,以深圳證券交易所市場(以下簡稱“深市”)為例,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深證科技指數成分股中,有27家披露2025年半年度業績預告,其中19家預計實現同比增長,預計合計實現凈利潤156.68億元至192.92億元,持續領跑深市市場。
市場人士表示,未來,隨著資本市場改革的不斷深化,更多的優質資源將向科技企業傾斜,助力企業在研發投入、市場拓展等方面加大力度,加速企業的成長與擴張??梢灶A見,在科技創新的持續驅動、產業生態的不斷優化、市場需求的持續釋放以及資本的有力支撐下,深市科技企業將繼續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在更多領域創造“DeepSeek時刻”。
龍頭企業以技術壁壘
筑高增長護城河
在深市科技企業的“領跑矩陣”中,龍頭公司憑借對核心技術的深度掌控和產業鏈主導權,正成為帶動行業升級的“引擎”。它們不僅以持續攀升的業績驗證創新路徑的可行性,更通過技術外溢與資源整合,牽引產業鏈上下游共同突破增長瓶頸。
例如,立訊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立訊精密”)披露2025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顯示,公司預計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4.75億元至67.45億元,同比增長20%至25%。
立訊精密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公司作為全球高端精密制造領域的領軍企業,在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中展現出卓越的抗風險能力,通過深化垂直整合戰略強化技術護城河,依托全球化產能布局優化資源配置,構建起涵蓋消費電子、汽車電子及通信的多元業務生態。
同樣,作為全球最大的制冷控制元器件和全球領先的汽車熱管理系統控制部件制造商,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花智控”)的業績表現同樣亮眼。公司預計2025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50.44億元至177.7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至3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盈利18.93億元至22.7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5%至50%。
三花智控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延續在制冷空調電器零部件領域和汽車零部件領域的發展優勢,依托市場需求增長、核心產品的技術積淀及規模效應,實現了業務的快速增長,體現出強大的市場競爭力和業務拓展能力。
不難看出,科技創新已成為這些龍頭企業穿越周期、穩健增長的核心密碼。未來,隨著研發成果的進一步轉化和產業布局的持續深化,這些龍頭企業將繼續以技術為錨點,在引領行業標準制定、推動產業升級的同時,為自身構建起更寬廣的增長護城河。
正如上述立訊精密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將充分發揮越南、馬來西亞、印尼、泰國、墨西哥、羅馬尼亞等海外生產基地的區位優勢,更靈活配合客戶市場需求提供全球化制造服務,通過智能制造升級與底層能力創新雙輪驅動,全面提升全產業鏈成本管控效能,同時加速更多元化業務的戰略拓展。
多領域齊頭并進
勾勒創新全景圖
深市科技企業的增長活力并非單點閃光,而是呈現出“百業競放”的格局。從半導體設備到生物醫藥,從智能駕駛到綠色能源,各細分領域均涌現出技術突破與市場拓展的雙重驚喜,共同勾勒出科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立體畫卷。
具體來看,電子行業作為科技產業的基石,68家披露業績預告的公司預計合計實現凈利潤148.45億元至171.09億元,彰顯出強勁的盈利能力。其中,滬士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表現搶眼,預計實現凈利潤16.5億元至17.5億元,同比增幅約53.4%;鵬鼎控股(深圳)股份有限公司則以預計12億元至12.6億元的凈利潤、約60.62%的同比增速,印證了其在柔性電路板領域的技術優勢與市場話語權。
通信行業在數字經濟的加速滲透下,呈現出爆發式增長態勢。26家披露業績預告的公司預計合計實現凈利潤94.41億元至112.68億元,其中成都新易盛通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易盛”)預計實現凈利潤37億元至42億元、同比增長約385%。
新易盛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公司業績增長主要受益于人工智能相關算力投資的持續增長,同時公司繼續優化產品結構,高速率光模塊產品的占比持續提升。結合市場應用端及客戶需求預期,公司預計今年下半年到明年行業將持續保持高景氣度。
機械設備行業則在高端制造升級的推動下穩步前行,56家披露業績預告的公司預計合計實現凈利潤55.85億元至67.69億元。其中,杭州巨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預計實現凈利潤12.5億元至13.7億元,同比增長約15%;廣西柳工集團有限公司預計實現凈利潤11.8億元至12.8億元,同比增長約30%;華工科技產業股份有限公司預計實現凈利潤8.9億元至9.5億元,同比增長約52%。這些企業的穩健增長,不僅夯實了制造業升級的根基,更凸顯了科技賦能傳統產業的無限可能。
從電子行業的穩健盈利,到通信領域的爆發式增長,再到機械設備行業的穩步升級,深市科技企業在多個賽道上的亮眼表現,共同構成了科技創新驅動發展的生動實踐。這些企業以各自的增長軌跡,共同編織出深市科技板塊活力迸發的全景圖,也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科技動能。
(編輯 才山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