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資本市場改革和監管打造航母級券商的當口,及時補充資本實力是證券公司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去年來,多家上市券商推進定增事宜,再融資新規征求意見讓這些券商進退維谷,有券商直接撤回了定增事項,預計要趁新規頒布的東風重啟定增事宜。也有券商定增事項在新規發布前被監管核準,“新老劃斷”讓他們坐立難安。
隨著再融資新規最終落地,不少券商長松一口氣。但這些公司卻并未第一時間啟動定增實施,據記者了解,什么樣的價位可以實施定增成為券商考慮的另一個重要問題,而12個月的批文有效期,則為包括券商在內的上市公司順利實施定增提供了充足的選擇。
1月19日晚間,中信建投證券130億元再融資計劃獲證監會審核通過,距離其發布定增預案剛好一年。當時,有券商非銀分析師向記者表示,對于中信建投證券來說,在目前股價居高的情況下,按照再融資老規去融資,愿意參與定增的買方估計不會多,這筆再融資發行有難度。但是,若能適用新規,即以基準日前20個交易日的八折來定價的話,這筆定增順利發行的概率就比較大。
而這,也是中信建投證券內部對定增事項的擔憂之一,即已獲監管核準,但未完成發行的再融資項目,該適用于新規還是老規。
再往前推一個月,2019年12月6日,海通證券200億元的定增申請在歷時20個月的等待后,獲得證監會審核通過。他們與中信建投證券有同樣的擔憂。
據數據梳理,與中信建投和海通證券定增面臨同樣境遇的A股定增項目有63起,這些項目預計募集資金合計1542.71億元,相當于2019年增發募資總額的22.69%。按照上述“新老劃斷”原則,這些企業需要遵守定價、鎖定期、減持限制上更加嚴格的舊規則,幾乎不可能完成發行。為此,證監會從便利企業融資、有利于資本形成、節約監管資源的角度考慮,擬將“新老劃斷”的時點由核準批文印發調整為發行完成時點,以避免出現大面積定增失敗的風險。
不過,雖然有再融資新規利好加持,這兩家券商并未立刻實施再融資事宜。對于中信建投證券來說,其股價依然在高位徘徊,或許是定增事項推進中的另一個障礙。去年以來,雖然遭遇做空研報及大股東減持等多個負面因素,但中信建投A股股價卻一路震蕩攀升,目前維持在33.45元的高位,動態市盈率超50倍。
定增順利實施過程中,多家上市公司要面臨的第二個重大問題,即何時是比較好的實施時間點?
在再融資新規之下,上市公司定增事項批文有效期延長至12個月,為上市公司順利完成定增提供了有利條件。就中信建投而言,今年7月份和9月份,公司股票面臨兩次解禁,解禁股占總股本的比例超過5%,到時候中信建投流通股數量大增,股價面臨估值回歸,或許是定增實施比較有利的時間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