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備受行業關注的券商大集合公募化改造工作中,中信證券(06030)再次走到行業前列,中信證券股債雙贏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簡稱“中信股債雙贏”)2月18日順利完成合同變更,變更后的產品更名為中信證券臻選價值成長混合型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簡稱“中信臻選價值成長”),是一只偏股混合型產品。
“我比較信奉價值投資,就像少林派一樣,扎扎實實練功,逐步積累。”中信證券資產管理業務總監、中信證券臻選價值成長投資經理張燕珍日前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她一直堅持基本面驅動的價值投資,并在過去兩年抓住了醫藥、食品、家電、養殖以及成長股的眾多機會,未來仍將堅持布局消費升級、醫藥、科技制造產業升級的優秀公司。
找到優秀公司
Wind數據顯示,中信證券股債雙贏2019年回報率達39.50%,截至今年2月18日,投資經理任職以來回報101.53%,同期滬深300指數上漲20.52%,并且在近3月、6月、1年、2年、3年的收益率皆跑贏大盤指數,排名同類產品前列。
在取得這些成績的背后,是張燕珍一直堅持的價值投資理念。在她看來,各種投資方法,就像功夫一樣,門派眾多。“我比較信奉價值投資,就像少林派一樣,扎扎實實練功,逐步積累;而一些主題和趨勢投資,來得快去得快,也很難有知識上的積累。”張燕珍對記者表示,她一直堅持基本面驅動的價值投資,找到優秀的公司,分享企業成長的收益。
提及具體投資邏輯時,張燕珍表示,第一要找對賽道,找好行業;第二要找到有競爭力的公司,在合理的價格買入,分享企業成長。她說:“想做好投資,需要具備很多方面的特質,但我覺得投資最重要的首先是具備正確的投資理念以及足夠的耐心,想如何獲取收益,想賺快錢還是慢錢,這會決定后面的一切行為。”
投資要“看生意和看人”
對中信股債混合這只相對收益的產品,張燕珍一直以來的管理思路都是通過自下而上選股,為客戶創造收益,一般情況下不在倉位上做大的調整。張燕珍表示,在過去兩年,自己抓住了醫藥、食品、家電、養殖以及成長股的眾多機會,選股具有明顯的“阿爾法”。
如何才能做到精準選股,張燕珍將自己的經驗總結為“看生意和看人”。具體而言,首先是行業的選擇,長期是圍繞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布局未來5-10年有良好成長性的行業;短期再跟蹤行業1-2年內的景氣度,選擇景氣度高的優勢行業;注重分析行業的壁壘和回報。其次是公司的選擇,研究公司的財務報表,看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有幾個指標我很看重,分別是ROE、現金流和凈利潤增速。”張燕珍說,在圈定重點股票池的時候,她首先會通過分析行業和公司競爭力,這很大程度決定于公司的ROE和現金流;在具體選擇投資時點時,凈利潤的增速邊際變化是她很看重的指標,長期看,上市公司的股價漲幅和凈利潤的增速相關性高。中信股債雙贏過去兩年的重倉個股中,包括醫藥、家電、白酒的一些股票都是這樣挖掘的。
看好“消費+科技”
展望未來,張燕珍認為,在經濟企穩、市場估值合理和長線資金入場的環境下,市場系統性風險較低,A股有望進入慢牛階段。中短期來看,將關注均值回歸,低估值板塊在經濟企穩預期下可能有階段性表現;而高估值板塊有望頂部分化。中長期來看,則關注經濟新動能的釋放,擁抱經濟結構化轉型帶來的長線機會。保險、銀行等大金融板塊仍有望獲得資金青睞;具備核心競爭優勢的大消費、科技板塊、高端制造龍頭股票長線仍有增長韌性,未來將堅持布局消費升級、醫藥、科技制造產業升級的優秀公司。
在消費升級和制造業升級的大背景下,消費和科技創新領域是當前核心資產的主要聚集領域,張燕珍告訴記者,這兩個板塊一直是她所看好的方向。具體而言,隨著收入提升,消費升級還有很大的空間和更多的領域;而在科技創新領域,過去中國制造業依靠的是勞動力成本優勢,隨著中國勞動力素質的提升,依靠巨大消費市場和工程師紅利,相信中國在越來越多的制造業領域,會涌現出更多具有世界競爭力的企業,帶來更多科技制造領域的投資機會。
在當前時點上,張燕珍認為,短期的市場走勢會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但從更長維度、大類資產配置和流動性、政策、估值來看,對未來2-3年的股票市場,她仍然非常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