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歆
據媒體報道,多數機構預測,2020年外資凈買入的中國境內債券規模將較2019年新增超1萬億元,流入股市的外資則有望超過4000億元。
機構預測雖然不是最終數據,但確實有相當的合理性。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前11個月,境外機構投資者在銀行間債券市場合計凈買入債券9702億元。其中,11月份當月凈買入988億元,環比增加485億元。
筆者認為,債券市場對外資“萬億引力”背后,是政策面“內外兼修”、監管不斷優化、市場主體提升質量的必然結果。
首先,2019年以來,我國金融業持續推進對外開放,債券市場更是迎來多項支持政策。
2019年6月13日,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第十一屆陸家嘴論壇上表示,將推出9條舉措進一步擴大資本市場對外開放。
2019年7月20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辦公室宣布,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決策部署,推出11條金融業對外開放措施,其中的第1條、第10條、第11條均與債券市場有關,且第11條再次明確“進一步便利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目前,外資投資渠道不斷拓寬,已經能夠通過滬港通、深港通、QFII、RQFII、銀行間債券市場、債券通等渠道投資中國債市。
其次,資本市場深化改革中,發展債券市場是其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去年9月11日,易會滿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表示,在債券融資方面,積極推進交易所市場債券和資產支持證券品種創新,推動公司信用類債券發行準入和信息披露標準的統一,促進債券市場互聯互通。
此外,在資本市場“深改12條”中,證監會也強調了“推進交易所市場債券和資產支持證券品種創新”。
事實上,2019年,我國債券市場確實已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截至2019年11月末,我國債券市場托管規模達到97.6萬億元,是全球第二大債券市場。其中,公司信用類債券托管余額為21.4萬億元,同樣居世界第二位。
第三,對于債券市場的短板,監管部門正從增加法治供給、強化主體責任等維度合力化解。
2019年12月24日,全國法院審理債券糾紛案件座談會在北京召開,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周強表示,債券市場是直接融資的重要方式,也是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構建符合債券市場發展規律的債券糾紛司法救濟制度,加強債券市場司法保障,是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直接融資比例的必然要求,是人民法院參與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服務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任務。
易會滿也強調,債券違約風險防范化解迫切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尤其要通過暢通法治化渠道,形成糾紛化解合力,加快處置債券風險。證監會將積極履行監管職責,壓實債券發行人和中介機構責任,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懲戒力度,改善債券市場發展環境、提升資本市場治理能力。
筆者認為,債券市場是直接融資的重要場所,也是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伴隨著政策面不斷發力、監管持續優化、主體責任意識增強、中介機構盡職盡責,債市的“萬億引力”有望進一步夯實和提升,并更好契合支持實體經濟融資需求的市場定位,為服務實體經濟發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