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兩會報道組 邢萌 張博
2022年全國兩會召開在即。3月2日,全國政協委員、南方科技大學代理副校長金李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將建議進一步為信托行業轉型提供政策支持。
根據信托業協會2021年三季度末信托公司統計數據,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信托業受托管理的信托資產余額為20.44萬億元,同比下降2%,環比下降0.94%,較2017年四季度末峰值26.25萬億元下降22.11%。
對此,金李認為,雖然信托資產結構不斷優化,業務結構轉型初見成效,但信托業務創新亟需找到新出路。在資管新規大背景下,監管持續對信托公司進行窗口指導,金融通道類信托、融資類信托、事務類信托規模驟降。信托公司的主要客戶群體房地產受到限制、政府平臺融資受限,加之金融機構整體去杠桿的要求,信托業優化資產結構,加強主動管理能力,業務結構轉型的任務依然艱巨。
金李進一步表示,目前信托業主要存在管理規模的下降需要新業務彌補、在信托業務的執行層面存在“一刀切”、在家族信托業務開展中存在法律缺失問題、存在不良資產處置的巨大機會等問題。
鑒于此,金李建議,一是繼續把握信托業去通道的整體要求,踐行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對于信托行業資金投入國家支持的行業方向,如養老地產、雙碳、新基建及高端制造業等行業給予政策支持,在保證底層合規、全封閉運作、資金僅用于底層項目的情況下,給予一定的支持。
二是在存量業務壓縮的過程中區分輕重緩急,穩步回歸信托本源。管理、優化委托人資產,并幫助信托資金流向實體、助力慈善信托和家族信托的發展,對于投向滿足國家大方向要求,且流向實體,監管合規的項目給予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對于部分存量項目的延期要求可以一事一議,避免過快收縮帶來新的風險。
三是從法律層面制定有關服務類信托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規,更加切實有效的對委托人進行資產優化與管理,做到隔離有效。同時打通與資本市場的連接通道,信托公司完善自身的投研能力、和主動管理能力,將資金配置到更多能夠創造價值領域。
四是政策面應重視對于信托公司的不良資產處置工作,盡快幫助相關機構走出困境。監管部門需要鼓勵信托機構配合資產管理公司,積極進行存量不良資產的處置,且需要監管、財政聯動給予一定程度的政策支持,適度放寬不良資產處置的業務約束,通過信托擅長的非標準化業務結構設計和非標業務的管理能力,將不良資產盤活。
在深刻理解監管精神的背景下,建議由信托業協會協助召開行業范圍的討論,對于信托業務范圍、服務類信托業務的開展以及不良資產的處置方面深入探討,并能夠給予操作層面的政策指導和支持。
(編輯 上官夢露)